(原标题:上海交大闯入VC圈)
这一次是上海交大。
投资界解码LP获悉,“上海交大-大零号湾科技创新基金”(暂命名)签约仪式在大零号湾科创大厦举行。
具体来看,该基金由上海国资母基金与上海交通大学等各方共同出资,总规模10亿元,支持交大科技成果转化和助力“大零号湾”高新技术企业聚集。签约现场,18个“交大系”的硬科技创业项目也与基金管理方签署了合作备忘录。
无独有偶,本月初复旦科创母基金也正式启动。最近还有中南大学、天津大学、南开大学都投身创投,热闹至极。
上海交大最新一只基金
总规模10亿元
先从“大零号湾”说起。
“大零号湾”,即“大零号湾”科技创新侧源功能区。从最初在紧邻上海交通大学的西北角启动建设,经过不断发展,最初的“零号湾”,连同闵行区“环上海交大、华东师大”核心区域约17平方公里拓展为“大零号湾”。
今年2月,对标硅谷的“大零号湾”建设方案正式发布,根据目标,未来三年,“大零号湾”将建成120万平方米左右的科创基地,总计形成200万平方米的载体空间,并将基金规模突破至300亿元。到2025年,“大零号湾”基本建成,高新技术企业达1000家以上,新增上市企业达20家以上,区域产值规模达千亿元级。
而作为“大零号湾”的核心策源区,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这两所区域内985高校将依托本校原始创新成果,为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提供支撑。因此,支持相关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成立科创基金是一项重要举措。
就在11月初,“大零号湾”首支硬科技创投基金上海大零号湾创新策源私募基金成立。由闵行国资(闵行金融投资公司)、市科委成果转化运营平台(科寻科汇公司)、金融资本(上海银行、银河创新资本)四方共同发起设立。
成立后,该基金将围绕上海交大、华师大优质科技成果项目进行直接投资,推动高校科研成果的成熟化、产品化和市场化。
这一次,又一只科创基金落地,目标明确:支持交大科技成果转化和助力“大零号湾”高新技术企业聚集。
具体来看,上海交大-大零号湾科技创新基金由上海国资母基金与上海交通大学等各方共同出资,总规模10亿元,主要覆盖科创企业种子轮、天使轮、加速轮阶段的股权投资,支持从高校实验室走出的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成果的转化。
筛选标准上,将从技术前瞻性、颠覆性以及科研团队实力等角度对项目进行评估,以达到“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签约现场,18个“交大系”的硬科技创业项目也与基金管理方签署了合作备忘录。
对于这次成立基金,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丁奎岭表示,创新是大学的灵魂,交大始终聚焦“大零号湾”,致力于将创新融入全球科创中心建设。学校将以此次科技创新基金的成立为契机,通过创新链、人才链、产业链、基金链的深度融合,持续支持“教师圈”“校友圈”和“朋友圈”的“交大系”科创企业落地“大零号湾”,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创新高地注入更多的活力。
目前,大零号湾已建成并投用高能级科创载体18个、70余万平方米,入驻硬科技企业3000余家,包括上市企业9家、“独角兽”和“潜在独角兽”企业13家,估值超10亿元企业3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500余家,而在这些企业中,“交大系”的“教师圈”、“校友圈”和“朋友圈”企业占据绝大部分。
此外,上海交大还透露,学校与另一个大型国有投资平台合作,组建聚焦学校科技成果转化设立的直投基金,总规模20亿元,已进入收官阶段,也即将正式启动。
高校VC军团崛起
创投圈中,出现越来越多中国高校的身影。
就在本月初,复旦科创母基金正式启动。该基金落户上海徐汇区,由复旦大学联合徐汇区政府、市属国企及市场化机构等共同发起设立,首期规模预计10亿元,全力构建校内科技成果转化“生态圈”,重点关注“复旦所长、国家所需”相关的“硬科技”领域。
还有中南大学,财信金控与中南大学、长投控股联合设立了一支中南校友惠湘基金,计划募集20亿元,投向中南大学师生和校友创新创业,这是湖南省联合高校设立的第一家校友创投基金。
几乎同一时间,正值天津大学建校128周年,天大北洋海棠新能源新材料创投基金正式设立,一期规模5亿元,将通过完全市场化管理方式,投资具有高成长性的新能源和新材料企业,进一步形成优势学科与资源互补,并投向天大师生创业项目。三个月前,天津另一所985高校南开大学也成立了新开湖基金,致力于实现南开产学研一体化。
这仅仅是近两个月来,高校做VC的冰山一角。如果把时间线拉得更长,往前追溯,国内已有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西湖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等十多家高校设立股权投资基金。
其中,作为高校VC的“鼻祖”,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早已通过做LP的方式,在VC圈沉浮多年,已投资CPE源峰、鼎晖投资、愉悦资本、英诺天使基金、清控银杏、源渡创投、清科母基金、高瓴等,成为高校VC军团中的佼佼者。还有水木创投、清控银杏创投、华控基金等多家“清华系”创投机构,是一级市场活跃的创投力量。
背后原因不难理解,这些年来,支持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共识。作为创新源头,越来越多具有原始创新能力的高校教授开始走出象牙塔,高校也开始不断完善校内科技成果转化体制。高校创业项目开始受到VC追捧,“去高校蹲项目”也成为投资人找项目的热门途径之一。
而对高校来说,自身就掌握大量科研创新成果,也对创始团队更为熟悉。不管是做LP还是GP,都有着极大优势和底气。
梳理下来,高校进军创投圈特征基本一致:资金来源上,大多数来源于校友捐赠基金,这些年来,随着校友捐赠风靡,高校基金会资金愈发充足,也很大程度上加大了高校支持科技创新的力度。投资方向上,多围绕学校的优势科研领域,以支持校内科技成果转化落地为主。
而对于这些高校成果转化项目来说,他们往往以硬科技为主,需要不断资金注入。母校也往往是他们能接触到的第一个资本。于是,一个个项目得以从学校走出,成长为参天大树。
悄然间,高校登上VC舞台。
本文网址:http://www.yqlinks.cn/luyixian/2333409.html ,喜欢请注明来源周口新闻网。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